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攻克矸山治理的“火焰山”难题,到实现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持续突破,再到推动全产业的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一直以来,华阳集团聚焦“双碳”目标,全面扛起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变革,统筹抓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技术+智能化,全力征服“火焰山”
矸山,曾是矿区生态治理的“硬骨头”,因其内部持续发热、易复燃的特性,被称为难征服的“火焰山”。而今,在二矿狮脑山矸山温控法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现场,景象焕然一新,一根根银灰色的温控管整齐矗立,为这片曾满是“伤疤”的土地插上“生态修复的钢骨”。这些温控管并非简单的建筑构件,而是整个温控法治理技术体系的核心载体,是破解矸山“内热”顽疾、为后续生态恢复扫清障碍的关键“利器”。
“过去,我们采用系统灭火防复燃、堆体整形截排水、分层压实覆土等治理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灾隐患,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热源问题。”华阳集团九洲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蔡胜军道出传统治理方式的痛点。
温控法技术通过温控管持续导出矸山内部热量,有效避免矸石复燃现象,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同时大幅降低治理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矸山治理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后,温控装置可拔出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节省了治理费用。此外,温控装置提取的热量可开发利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蔡胜军说。
为实现矸山治理的长效化、智慧化,华阳集团同步搭建了动态管理监测系统,对治理效果进行实时追踪。在治理区域内,工作人员精心选取代表性位置,分别布置温度测量及数据传输装置、发火区与蓄热区气体监测装置、风速测试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及边坡监测装置,并配套安全应急管理监控系统,如同为矸山装上“智慧大脑”,可实时监测风力环境下矸山的温度变化、有害气体浓度及边坡位移情况。
“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提供各监测点的温度值、气体浓度值、随时间变化曲线、温度场平面分布图,还能进行数据输出并发布预警,根据地下温度场平面分布图,给出预防及治理建议,为矸山治理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在二矿狮脑山矸山治理现场,负责施工作业的山西宏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于浩然如此介绍。
深耕清洁能源,探索节能减排新路径
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中,华阳集团不仅聚焦“治污”,更注重“增效”,通过深化清洁能源利用,持续探索节能减排新路径。
煤层气作为一种矿产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近年来,华阳集团积极推进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在传统高、低浓度煤层气利用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乏风利用新途径,将煤层气广泛应用于CNG、发电、蓄热氧化等方面,近5年来共利用煤层气约55.8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600余万吨。
在煤层气发电领域,华阳集团已建成并投运煤层气电站9座,配备机组134台,总装机容量达126.8兆瓦,年消耗折纯煤层气约1.54亿立方米,初步构建起煤层气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化体系。
煤层气发电的价值远不止“变废为宝”。煤层气发电分公司副总经理王俊说:“一方面,它能增加能源供应总量,减少优质煤炭资源消耗;另一方面,通过抽采利用煤层气,可有效降低煤矿瓦斯浓度,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除了煤层气利用,华阳集团还在生产环节节能改造上持续发力。为持续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钙基新材料公司于2024年实施完成兰炭立式烘干窑技改。经过近5个月的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及试生产,兰炭烘干量由每小时9吨提高至15吨以上,平均每烘干1吨兰炭可节约15千克燃煤,年节约用煤约1700吨,节约用电约159万千瓦时,年节约成本约150万元。改造后,企业能耗有效下降,粉尘及颗粒物排放浓度进一步降低,不仅兰炭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提高,厂区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去年以来,华阳集团通过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挖掘节能降耗潜力、深化“四废”治理、深耕瓦斯减排控排管理、推进园林绿地建设等具体举措,圆满完成各项环境治理任务目标。今年上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24年同期分别下降约33%、49%,有效改善了矿区环境空气质量。(李洋 范志伟 张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