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水道堵了,请尽快清理。”
“楼前有建筑垃圾堆放。”
“煤气停了,需要尽快恢复供气。”
……
10月11日一早,耿晓霞刚坐在电脑前,一条条新派来的工单便跃入眼帘。审看内容,研判问题,耿晓霞轻点鼠标,工单便下派给了相关部门。
耿晓霞是阳泉市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政策法规股股长,日常负责处理城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百姓所反映的问题。
一个个地址、一个个问题,背后写满了群众的需求;一次次处理、一次次办结,也同样饱含着群众工作的温度。
转派的工单中,一个彩色的标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耿晓霞告诉记者,这是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为了精准研判,确保诉求受理“零偏差”,出台的“蓝、黄、橙、红”四色研判机制。
“蓝色”代表一级研判,大多是相对简单的问题,耿晓霞会标注关键信息直接转派相关部门,而最高级的“红色”,不仅表明是相对复杂的问题,也代表着更高的重视程度和更大的解决力度,问题交由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法律顾问等,进行高层次、多角度分析论证,明确处置原则、责任分工和解决方案,确保了复杂问题得到权威、科学、稳妥的处理。
“递进式的研判领办模式,进一步实现了工单分派的科学化、精细化,从源头上减少了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为高效办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耿晓霞说。
如果说研判是“精准导航”,那及时转办便是回应民生的“速度担当”——常规工单4小时内落地,紧急工单10分钟内双轨派单,这组时限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城区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
耿晓霞告诉记者,今年7月,城区油娄沟社区自来水主管濒临破裂,工作站10分钟内完成通知与派单,社区、物业接力联动,1个多小时便完成抢修、恢复供水。
从诉求提出到隐患消除,时间轴上的每一秒都跳动着“与民生赛跑”的紧迫感。这种“闻令即动”的速度,让政务服务不再是遥远的流程,而是触手可及的安心,让群众在“急难愁盼”的化解中切实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
民生诉求既要“快响应”,更要“有着落”。为防工单“石沉大海”,城区建起全流程催办体系:系统到期前1天自动提醒,专人电话跟踪问效,“催办台账”上每一笔记录、每一次跟进,都是对“事事有回应”的坚守。今年8月以来,城区热线共受理工单3744件,按期办结率98.71%,群众满意率85.06%,超期工单实现“零积压”。(苏晓晨 王馨梅)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