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种植草莓

  时值深秋,寒意渐浓。10月28日,郊区李家庄乡汉河沟村草莓种植基地,温室大棚表面透明的塑料薄膜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掀开门帘进入大棚内部,人们顿感温暖湿润。让人心情舒畅的还有满眼的绿色——一排排整齐的草莓苗在架高的种植槽中舒展枝叶,翠绿的叶片间已有零星的小白花探出头来。

  和传统的草莓种植基地不同,这里的草莓不是长在高垄上就是长在高架上。汉河沟村草莓种植基地负责人宋春鸿介绍,去年,基地引进了高架、高垄种植模式,棚内的草莓坐果率、优果率大幅提高,效果不赖。今年,他们继续厚植“科技土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高架、高垄种植模式覆盖范围,力争种好“空中”草莓,高标准打造棚内景观生态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的农业主题乐园,让工人轻松管护草莓、游客收获更好体验。

  汉河沟村草莓种植基地占地近5亩,建在相对平坦的地带,已投用多年,是汉河沟村壮大“特”“优”农业产业的重要平台。“现在,我市的草莓大棚建了不少,大部分还是延续传统的方法种植。传统地栽草莓匍匐生长,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空间,还容易受病虫害侵袭。去年,我们去长治考察后引进了高架、高垄种植模式。”汉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赵虎说,“和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高架、高垄种植的草莓管护起来更容易,1个大棚一两个工人就管得过来。人工管护草莓不用弯腰,省时又省力。这样种植草莓光照均匀、水肥均衡,草莓在生长期内几乎不沾泥土、表面洁净,口感和卖相很好。”

  今年,7号大棚沿用了高架种植模式。1米多高的草莓种植槽,如何为草莓提供生长所需的充足营养“补给”?宋春鸿从种植槽中捧出一把小米大小的颗粒说:“这是我们请农业专家为棚里的章姬草莓、香野草莓‘量身’配制的营养基质。用上这种基质,能大大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草莓的适应能力也增强了。”

  在其余的几个大棚里,种植在离地约45厘米高垄上的草莓植株也郁郁葱葱。相较传统的10厘米高的地垄,抬高的地垄不仅能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更方便工人管护、游客采摘。临近正午,整齐排列在高垄上的一行行黑色软管,不时喷出细密的水雾。宋春鸿说:“这些软管连接的是新升级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新设备既能保证草莓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养分的需求,也能节水节肥。工人只需打开阀门,覆在草莓苗根系附近的滴灌软管就会为草莓苗精准浇水、施肥。”

  草莓种植是个技术活,绿色、高效是汉河沟村草莓种植基地坚持多年的发展理念。为了种好“空中”草莓,基地将绿色防控设备也进行了升级。防虫网、诱虫灯、粘虫黄板、粘虫蓝板……大棚里安装的多种设备让人们眼前一亮。“绿色防控技术日新月异,相比传统药物防控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同时具备更高的环境友好性,益处多多。”宋春鸿说,“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学用新技术,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种出绿色、健康的草莓,努力擦亮休闲采摘、科普体验、亲子互动的招牌。”(郭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