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湖(资料图)

和盛园(资料图)
金秋时节,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美得耀眼——和盛园内,绿叶、黄叶、红叶交织在一起,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五彩斑斓;不远处,古朴典雅的石头民居坐落在街巷两侧,随着道路蜿蜒而去;村子深处,在龙湖垂钓、游玩的人不少,湖水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利用这些美景,村里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这不仅鼓了村集体的腰包,也让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说起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西岭村党支部书记张秋祥话语间难掩自豪,“以前,人们说西岭村是‘山高、风猛、村子穷’。如今,大伙儿说西岭村是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人们对西岭村的评价,所言不虚。这从村子近年来获得的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上,也能窥得一二。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大家眼中的西岭村,过去却是另一番模样。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基础,产业是关键。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怎么能引来投资商?”西岭村村民、“老愚公”建设队队长郝满栋回忆说,以前,西岭村周边的荒山上,只有6000多棵树。春天,村里风沙大;夏天,村里阴凉处少;冬天,更是寒风凛冽。后来,在全村人的努力下,村里前前后后栽种了16万株树苗,品种既有白皮松、侧柏、国槐等绿化树,也有碧桃、樱花等观赏树。
招商引资光靠村子“绿”起来不行,还要美起来、方便起来。对此,西岭村在推进旱厕改水厕、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工程的同时,还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起了和盛园、和韵园、和寿园等多个生态小游园,并建成了刻有“千字文”“二十四节气”“百家姓”等内容的石刻文化长廊。
西岭村的美景有很多,若说最美的地方,不少人会给出同一个答案——龙湖。村民荆小军告诉记者,龙湖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一条“乱柴沟”,里面随处可见乱石杂物、生活污水。后来,支村“两委”组织村民在“乱柴沟”的上游修建大坝进行蓄水,又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这才有了如今蓄水近4万立方米、水域近9000平方米的龙湖。
在西岭村走一圈,记者无心念叨着这里坡路多、平地少。村民郗巧存笑着接过话茬:“西岭、西岭,说的就是俺们村处在山岭之上,平地不多。以前,村里是土路,夏天下雨、冬天下雪,别提多难走了。”近年来,西岭村支村“两委”下大力气硬化道路,方便村民生活,也利于产业发展。“就在今年夏天,村里再次对道路进行了提质改造。这些路既是村民的出行路,也是村子发展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张秋祥说。
山绿了、景美了、路通了,产业也随之发展。为了把村里的“美景”变成发展的“前景”,西岭村支村“两委”在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专业人员求教后,定下了围绕“窑洞、梯田、湖水、公园”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通过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龙湖山庄是西岭村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山庄负责人王海军说,多年前,他和朋友曾来龙湖游玩,便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后来,经过多方考察以及充分的市场调研后,他选择到这里投资建设山庄。经过多年建设,龙湖山庄依龙湖而建,山庄前是宽阔的龙湖,湖边种着垂柳,山庄的一侧还有一个湿地公园。龙湖、奇石、垂柳、民居,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目前,人们来山庄可以品尝美食、休闲垂钓,还能烧烤。”王海军补充说,“龙湖水深、面宽、鱼多,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尤其是每年春、夏、秋三季,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多。”
西岭村的高人气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阳泉市昌顺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禽饲养和销售、食品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企业。企业存栏蛋鸡常年在20万只左右。鸡舍里,一排排鸡架整齐排列。蛋鸡有的低头啄食,有的啄水管按钮喝水,还有的闭目养神。工人推着塑料筐熟练地拾鸡蛋,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筐。公司相关负责人袁建英说:“企业的鸡蛋主要靠批发商销售。不过,近年来村里文旅产业发展得好,游客多,也能适当带动鸡蛋销售。”
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了村民就近就业的机会。山庄服务员、养殖公司捡蛋员、运输员、门卫等岗位,让村民不出远门,就能实现打工赚钱。如今,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西岭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宜业、宜游乡村。
“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张秋祥表示,目前,西岭村正在谋划“一二三产业统筹,农文旅研学融合”的发展模式,并有计划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村子“颜值”转化为更多“产值”。(张泉东)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