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间道路整修
“伙计,今天天气预报不下雨,土层也干了一些,咱早点组织人员、调集机械上山,继续田间路改造。”10月21日,平定县石门口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建胜一大早就拨通了施工队负责人的电话。不一会儿,桥头村的山坡上就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几台挖掘机开足马力,挖高填低,加紧进行田间路平整作业。
桥头村是典型的石质、土石山区,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全村2400多亩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丘陵山地。这里的人们使用人力、畜力在“窄条条”“小块块”上耕作的“老传统”已经沿袭多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流失、老旧农机具逐步淘汰,村里的坡耕地、细碎田出现撂荒的苗头,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贾建胜说,“今年,我们努力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上马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10月中旬,改造正式启动。等到明年开春,这500亩地就大变样了,‘铁牛’进得去,田管也能轻松些。”
从哪改?怎么改?还得根据桥头村现有田块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改造前,桥头村多次邀请省、市、县农机部门专家实地调研,找准存在的问题、讨论可行的改造方案。贾建胜说:“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要优化地块布局,这个过程应该遵循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的原则,尽量延长机械作业线路,减少机械折返频次。前段时间,俺们天天就是骑着电动车在山上转,有时候是一拃一拃地量地块的尺寸,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块我们已经编了号。”
连日阴雨天气导致村民秋收进度放缓,农田里的改造还不具备条件。这几天,施工队灵活调整施工流程,优先改造田间路,以实现地块互联互通、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方便。田间路路宽3~6米,设置必要的下田坡道、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因地制宜铺设砂石路面或素土路面……按照这些要求,一条条田间路变得规范起来。
说起下一步的改造内容,贾建胜思路清晰:“田间路改造完成后,我们必须先消除耕层内影响农机作业的石块、树根等障碍物。对尖角、弯月形等影响农机作业的异形地块,我们准备开挖回填、截弯取直。根据改造后的地块坡向和其他相邻地块雨水排泄流向,沟渠也得合理布局。”
好的耕地不光要地块平整,土壤条件也需要逐步改善。“基础改造完成后,我们会通过秸秆还田、粪肥施用等生态培肥方式,结合深松、旋耕等机械化措施,改良土壤、提升地力。”贾建胜说。(郭鑫璐)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