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具有刚性特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能否因时因势优化执法方式?这不仅是一道选择题,更是一道关乎执政为民本质的必答题。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响亮而坚定的回答:执法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宣教为先,播撒文化种子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和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深谙此理,他们将工作的触角向前延伸,从源头入手,将普法宣传与社会责任紧密融合,变被动查处为主动引导。他们的身影,不仅活跃在市场中,也出现在校园与社区之中。

  下站小学校园内坐落着一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晋煤铁行小学旧址。2月28日,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下站小学开展“文物普法进校园”活动。队员们一改往日执法时的严肃神情,化身为和蔼可亲的“讲解员”。他们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阐释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与相关法律法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主线,以“护苗·绿书签”专项行动为抓手,联动企业、执法部门等多方力量构建护苗长效机制。一方面,新闻出版分队走进我市中小学校园周边出版物经营单位,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检查,向出版物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发放宣传单页,详细宣传《出版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侵权出版物的识别方法。另一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到文化娱乐经营单位,就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是否接纳未成年人等市民普遍关心问题进行监督检查。

  “涉企检查要少、营商环境要优、市场秩序要好。”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在执法新常态中寻求最佳方案。截至今年10月,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09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567次。

  柔性执法,彰显法治温度

  执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处罚不是目的,教育、规范是途径,最终让文化市场有序繁荣发展才是根本。在面对情与法的冲突时,如何权衡与抉择,最能体现一支队伍的执法理念与温度。

  今年7月,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收到了一面写有“热心相助 心系群众 品德高尚 惠及万民”字样的锦旗,锦旗由市民韩女士所赠。事情要追溯至今年4月,韩女士在一家粮油店做店长,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儿子和公婆居住在大同,且公婆常年患病,家庭负担较重。某天,一对常来光顾的老夫妇向韩女士吐露了一个心愿:家中有一40多岁患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夫妇俩想带儿子出门旅游,但鉴于儿子状况又不想和熟人同行,怕引来异样目光,便让韩女士帮忙报名旅行社。了解情况后,韩女士主动帮忙联系旅行社,不仅为这家人“搭线”,还组织了辖区内其他有类似需求的老人一同报团出游。为方便联络,她将旅行社的招牌挂在了自家店内,并在招牌上设计线路予以介绍。

  执法队接到线索后,立即展开调查,案情清晰,证据确凿,依法应予严肃处罚。然而,在走访调查中,执法人员听到的几乎全是邻里街坊对女店主的称赞,她那份源于善意的初衷,与违法的事实复杂交织。面对执法人员,女店主认识到错误,态度诚恳,悔过意愿强烈。

  考虑到其行为的特殊背景、社会评价以及良好的认错态度,并且是首次违法,执法队经过认真核实案情及慎重研究后上报上级部门,最终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作出了按最低标准处罚的决定。

  令人动容的是,韩女士并未因被处罚而心生怨恨,反而之后多次主动致电执法队,咨询缴纳罚款事宜。执法队队员考虑到其家庭经济状况,提出可以分期缴纳,但她说:“我已经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不能再让你们为难了。”很快,她便凑齐了罚款,并制作锦旗,亲自送到执法队。锦旗上的内容,是她,也是所有知晓此事群众的心声。

  法治是生活的多棱镜,它植根于法理与情理、感性与理性并存的现实。对轻微违法行为不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给予一定的容错空间,以提醒教育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主动纠偏改过,可以让违法者既懂得法律的权威,又体会到法治的温暖。

  智慧革新,提升服务质效

  让执法有温度,更需要方法与机制的创新。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不断改进执法方式,融服务于执法,从管理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

  3月28日,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城区、矿区部分旅行社负责人、导游代表等20余人参加。会上,参会人员围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执法队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长期以来,执法队变“执法会议”为“服务座谈”,化“大会训导”为“小会协商”,定期组织召开行业业主座谈会,在会上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让业主们先发言,畅谈市场真实情况、面临的具体困难与需求。执法队工作人员则认真记录,现场解答,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业主提问题,单位想办法”的模式,抓住了市场本质,让管理措施更接地气,也更得人心。

  同时,自2023年起,按照上级单位部署安排,执法队大力推动文化市场网络监控平台建设,逐步在我市多家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等的关键区域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以“无处不在”的监管代替频繁的“人海战术”式巡查,营造“无事不扰”的经营氛围。

  赛鱼网通家园连锁网吧是执法队监管对象之一,于2023年3月正式由执法队接入摄像头。“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等营业性场所,通过摄像头便能精准识别未成年人,为我们业主减少了很多麻烦。”网吧负责人李志祥表示,自己负责的阳泉市矿区一鸣电竞俱乐部有限公司即将开业,会第一时间向执法队报备,申请接入摄像头接受监管。

  据执法队员介绍,执法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监控画面,远程巡查各家经营单位是否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等。一旦发现疑似情况,可立即截屏或录制视频保存证据,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负责人整改,大大提高了执法精准度和效率。

  截至目前,文化市场网络监控平台已在我市实现约70%的覆盖率。下一步,执法队将进一步推进网络巡查监管执法工作,并增加监控智能分析功能,配齐配强后台监控人员,确保“线上巡”的频率与质量。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将依法执行作为职责,以关怀为使命,将普法宣传、严格执法、柔性包容有效融合。正如其队员所说:“执法要有温度,这不仅是工作方法的改进,更是一种执政理念的升华,它彰显着法治文明的进步,能够推动更深层次、更可持续治理效能的实现。”(张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