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主题: 政策解读面对面(八)
- 访谈日期: 2024年12月12日
- 访谈嘉宾: 阳泉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科长史华怡
- 访谈简介: 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环境,畅通再生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渠道,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阳泉市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施方案(2024-2026年)》。本期节目,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科长史华怡将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阳泉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科长史华怡。
史华怡: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
史华怡: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既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绿色循环产业的一种,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市容市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等文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做出专门部署。国、省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也对畅通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了安排。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我市“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加工企业(产业园)”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已见雏形,“互联网+回收”“以车代库”等新型回收模式有序发展,为便利群众生活、发展循环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打造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智慧化、绿色化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商务局在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研判目前条件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阳泉市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两上两下征求17个有关市直部门及6个县区意见并修改完善,于9月29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正式印发。
主持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达到怎样的目标?
史华怡:具体目标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到2024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前端回收站点(中转站)、中间分拣中心、末端加工处置的全链条回收利用体系。二是到2025年底,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完善,再生资源回收量、加工利用率明显提升。三是到2026年底,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建成并高效规范运行。
主持人:通过哪些具体举措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健全?
史华怡:在《方案》中主要明确了12项具体举措,涉及加强布局规划、完善回收网络、培育回收主体、创新回收模式、规范回收行为五个方面。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分拣中心等规划布局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按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结合当地城乡人口规模、社区(乡镇)和公共机构分布,将回收站点建设纳入各县(区)相关规划。在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规范建设回收站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加工利用企业(产业园)、集散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供销系统基层网点优势,推动形成“村级收集+乡镇转运+县域处理+基地综合利用”的供销特色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统筹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是体系建设的关键,核心是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三个环节,以规范化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以绿色化为重点推进分拣中心建设,以高效化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
一是建设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落实《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总体上按照城区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的要求,以便利居民交售为原则,因地制宜布局“固定+流动”回收站点。通过引进、扶持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市场化参与站点建设运营,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充分吸收现有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支持生活垃圾清运网与再生资源回收网一体化运营,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推进绿色分拣中心建设。依据《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通过新建、升级改造或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方式,在全市按照人口分布和再生资源回收量建设提升若干个再生资源综合型和专业型绿色分拣中心。原则上以县(区)为单位设置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相邻县(区)可共用一处。
三是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依托现有资源循环产业园、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拆解加工企业等发展再生资源加工产业体系。鼓励县(区)培育、招引具备先进再生资源加工技术和生产管理能力的优质企业,并向园区集中。加大再生资源先进加工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开展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
在培育回收主体方面聚焦多元化、规模化。
一是鼓励生产和流通企业参与回收。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积极开展逆向物流回收,延伸回收、加工、利用业务。流通企业结合以旧换新需求,提供上门“送新”、返程“收旧”配套服务。售后服务企业发挥渠道优势,利用自身售后、维修网络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
二是支持回收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培育省级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推进典型企业建设。引导鼓励国有、供销系统企业以及第三方专业公司等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等方式,与上下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打造一批回收行业龙头企业。
在探索创新回收模式方面。
一是提升回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回收企业利用公众号、小程序、APP和回收热线等方式开展“线上预约、线下回收”。鼓励回收企业在商场、超市、学校、小区等公共场所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设置智能回收箱等设施,利用积分兑换等方式,提升社会大众参与度。
二是开展便利化回收服务。鼓励信誉好、服务优、规模大的回收企业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企业、环卫单位、加工利用单位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专业化、规范化回收服务进街道(乡镇)、进社区、进单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利用闲置房屋设置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临时存放场所。
三是推广流动回收方式。在不适宜设置固定站点或居住较为分散的地区,使用“以车代库”等灵活回收模式,回收企业通过流动回收车队,进入街道、社区回收再生资源,即收即走。
四是探索“公物仓”模式。构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回收平台,对统一平台回收的经维修可继续使用的办公设备、家具,通过置换、调拨等方式循环利用;无修复或再利用价值的,予以统一环保化处理。鼓励预算单位采购符合绿色采购要求、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优先使用“公物仓”修复设备、家具。
在做好规范化处理和二手流通方面。
一是监督回收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将废旧家电、报废机动车等再生资源销售给具备相关资质的拆解企业,加强进出货环节信息登记与台账管理。规范废旧家电、报废机动车等拆解企业经营行为,及时无害化安全处理,有效防范安全、环保风险。
二是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进一步推行便利交易。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设集中规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有序发展旧货市场。加强交易行为监管,构建二手商品交易诚信体系,推动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
主持人:如何做好体系建设保障工作?
史华怡:《方案》中主要通过5个方面措施保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组织领导方面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18个市直部门组成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监管执法方面整合梳理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形成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范,从布局、设置、场地、环保、消防等方面对前端回收站点(中转站)、中间分拣中心、末端加工处置明确40条推荐标准;同时相关部门立足职能做好日常监管,必要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要素保障方面对体系建设完善涉及的项目立项、环评审批、回收车辆路权、用地需求等予以政策倾斜和支持。
金融财税方面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各级财政资金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予以支持。
宣传推广方面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和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再次感谢您做客今天的节目,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