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郊区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河底镇东南沟村与市顺耀昌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协议》,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东南沟观音庙”得到“认养”保护。这是郊区文物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文明守望工程”的具体实践。

  “东南沟观音庙”始建于大明弘治十六年,现存正殿、东西配殿、山门、钟鼓二楼,2021年被郊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双方签订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协议》,今年11月16日~2024年11月15日,市顺耀昌贸易有限公司将对“东南沟观音庙”进行维修保护,落实不可移动文物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安全防范措施,并接受文物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东南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喜玉说:“以前,我们村的文物建筑修缮、管理主要靠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和村集体,由于资金不足、力量薄弱等原因,文物建筑存在管理不到位、损毁等问题。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真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将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协助企业做好‘认养’期间文物建筑的管理保护。”市顺耀昌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根栋说:“我是东南沟村人,能为家乡的文物建筑保护出力,感到很荣幸。我们将按照协议约定做好文物建筑的管理,保护宝贵的文物资源。”

  郊区文物局副局长敦梅介绍,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未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些文物建筑日常管理维护难度大、保护任务量大面广,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全区这样的文物建筑有100多处,已有2处被“认养”,获得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下一步,郊区文物局将在网站公布拟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的文物建筑名录,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明守望工程”,并探索导向明确、路径清晰、保护有力、利用有效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模式,积极推广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经验,不断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氛围。(任继萍 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