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境内部分地区属于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山水环绕,地貌和气候多样,孕育出了我市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那么,我市生物多样性“多”在哪儿?又是怎样保护的?
所谓“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筑基战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让万物共生、和美永续。
作为太行山脉的一颗明珠,阳泉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其中,森林面积近400万亩、草地面积近90万亩、湿地面积近0.7万亩。近年来,我市紧密围绕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按照绿化与美化、造林与造景有机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工作,使得全市的“绿色版图”不断增大。同时,我市加大水生态修复,开展流域保护治理,让河“欢畅”、水清澈。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这从我市丰富的物种资源上便能窥探一二。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有各类野生植物超2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银杏、核桃楸、杜仲、刺五加,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脱皮榆、青檀、漆树、文冠果、狗枣猕猴桃、山茱萸、党参、桔梗。我市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金钱豹、黑鹳、金雕、大鸨等,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普通刺猬、小麝鼩、复齿鼯鼠等。
不同的植物和动物,有着不同的遗传基因。物种多样,遗传基因库也因此庞大。不同的基因组合,可以产生物种的分化。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内有一块面积约30亩的土地,它便是我市的特异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工作人员会对这里种植的各种作物定期拍照、记录数据,培育新品种的同时,“抢救”濒临灭绝的品种。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近年来,我市按照“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有效开展野生动物救助与巡护,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各级各部门多方宣传下,市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自今年5月“升级”开放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救助了10余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其中,不少是热心市民送来的。
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守护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不仅是美丽阳泉建设的底色,同时为我市林草高质量发展、特色植物研究和利用、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等,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保障。(张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