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份,随着国家疫情防控形势进入新阶段,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稳定经济扩大消费等相关指导性政策,市场主体加快恢复营业,居民生产生活秩序逐渐趋于正常。阳泉消费品市场延续了去年12月以来持续向好的势头,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叠加各项促消费政策等积极因素,消费品市场实现良好开局。
2月份当月,全市限上零售额完成5.44亿元,同比增长13.6%。1-2月累计,全市限上零售额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6.0%,累计增速高于全国增速(2.1%)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2.6%)3.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5位。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9.14亿元,同比增长8.2%;乡村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92亿元,同比下降0.3%。
从消费类型看,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零售11.35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餐饮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11.8%。(详见表1)
表1 阳泉市2023年2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情况 | ||||
单位:万元;% | ||||
指标名称 | 总量 | 增长速度(%) | ||
本月 | 1-本月 | 本月 | 1-本月 | |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 54445 | 120579 | 13.6 | 6.0 |
城镇 | 39151 | 91361 | 8.8 | 8.2 |
其中:城区 | 17020 | 43390 | 1.1 | 7.7 |
乡村 | 15293 | 29218 | 27.9 | -0.3 |
餐饮收入 | 3566 | 7102 | 6.8 | 11.8 |
商品零售 | 50878 | 113477 | 14.1 | 5.7 |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亮点
(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增长平稳
从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来看,吃(包括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用(日用品类)三大类居民基本生活刚需商品实现稳定增长。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吃、穿、用三类实现零售额3.54亿元,同比增长6.8%,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37亿元,同比增长7.4%,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海山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粮油、食品类”增长2.8%,盂县凯通超市“粮油、食品类”增长50.9%,阳泉凯通邻里中心商贸有限公司“粮油、食品类”增长192.7%,阳泉宜购超市有限公司“粮油、食品类”增长10.8%,沃尔玛“粮油、食品类”增长6.7%。
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46亿元,同比下降11.5%,下拉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5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北国商城“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6%;华联商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3.5%,阳泉隆鑫商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6%,天利购物广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6.2%。
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27亿元,同比增长32.8%,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0.6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泉华龙超市“日用品类”增长13.9%,阳泉凯通邻里中心商贸有限公司“日用品类”增长14.7%。
(二)中西药品类商品继续保持高增长
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70亿元,同比增长28.9%,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滋生堂大药房增长36.6%,阳泉市天和堂药店增长53.3%,国药山西国康阳泉公司增长72.4%,北京同仁堂阳泉公司增长34.7%,阳泉百济大药房增长32.9%。
(三)互联网零售保持两位数增长
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0.13亿元,同比增长11.0%,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1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沃尔玛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36.7%。
(四)通讯器材类实现较快增长
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35亿元,同比增长36.1%,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鸿鼎国中增长22.9%,广阳商贸增长27.4%,鼎盛国中增长62.8%。
(五)石油及制品类销售拉动力持续增强
1-2月份,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7.6%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12亿元,同比增长7.6%,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中国供销石油增长35.2%。(详见表2)
表2 阳泉市2023年2月限上商品零售类值完成情况 | ||||
单位:万元;% | ||||
指标名称 | 1-本月 | 累计增速 | 累计占比 | 拉动点 |
限上零售额 | 120579 | 6.0 | 100.0 | 6.0 |
餐饮收入合计 | 7102 | 11.8 | 5.9 | 0.7 |
商品零售合计 | 113477 | 5.7 | 94.1 | 5.3 |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 | 1298 | 11.0 | 1.1 | 0.1 |
粮油、食品类 | 23666 | 7.4 | 19.6 | 1.4 |
饮料类 | 1197 | -1.1 | 1.0 | 0.0 |
烟酒类 | 3258 | 20.3 | 2.7 | 0.5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4586 | -11.5 | 3.8 | -0.5 |
化妆品类 | 526 | -14.8 | 0.4 | -0.1 |
金银珠宝类 | 2249 | -12.4 | 1.9 | -0.3 |
日用品类 | 2729 | 32.8 | 2.3 | 0.6 |
五金、电料类 | 266 | -44.8 | 0.2 | -0.2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47 | -41.1 | 0.0 | 0.0 |
书报杂志类 | 503 | 10.1 | 0.4 | 0.0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3648 | 38.2 | 3.0 | 0.9 |
中西药品类 | 6957 | 28.9 | 5.8 | 1.4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2841 | 46.9 | 2.4 | 0.8 |
家具类 | 11 | 29.6 | 0.0 | 0.0 |
通讯器材类 | 3518 | 36.1 | 2.9 | 0.8 |
石油及制品类 | 21191 | 7.6 | 17.6 | 1.3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610 | 17.9 | 0.5 | 0.1 |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 331 | 64.0 | 0.3 | 0.1 |
汽车类 | 33263 | -1.8 | 27.6 | -0.5 |
其他未列明商品类 | 2081 | -34.4 | 1.7 | -1.0 |
(六)限上企业库不断壮大,对行业拉动作用显著
市场主体是市场发展的“源泉”,主体增量是市场发展的活力。近年来,全市深入挖掘新增长点,持续加大市场主体政策扶持和针对性培育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入库,达限企业及时入库纳统。全市贸易新增入库限额以上单位在1-2月份共实现零售额0.46亿元,同比增长53.4%,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为行业数据增长提供了较强支撑。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限上类值中穿类值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从1-2月份数据看,全市吃和用类值的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具体表现在粮油食品类增速7.4%,高于全省(4.4%)3个百分点;饮料类增速-1.1%,低于全省(4.0%)5.1个百分点;烟酒类增速20.3%,高于全省(5.4%)14.9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11.5%,低于全省(-1.8%)9.7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增速32.8%,高于全省(0.5%)32.3个百分点。
(二)汽车销售增长乏力
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3亿元,同比下降1.8%,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5个百分点。可以预见,石油价格继续回落,叠加国内汽车购置税减半、政府补贴等促销政策的退坡,将给全市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带来巨大考验。
(三)升级类和奢侈品消费商品零售形势较差
1-2月限额以上商品类值中,生活品质提升类消费明显受到制约,其中奢侈品消费方面,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0.22亿元,同比下降12.4%,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
(四)服装类商品销售持续低迷
随着交通物流的日益便利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线上购物常态化,我市实体零售业受到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冲击和分流,尤其服装类商品表现十分明显,竞争压力愈发凸显。从当月数据看,全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0.46亿元,同比下降11.5%,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5个百分点。
(五)购买力外流严重
购买力是影响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统计口径看,全市购买力流失较为严重。一是电商网购发达导致外流。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实体零售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以往必须在实体店进行购买的米面油等食品,也可以通过电商购买,还送货上门。从限上商品零售额来看,1-2月全市通过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0.13亿元,仅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额的1.1%。二是中高端消费外流,阳泉距离北京4小时、距离石家庄和太原2小时,交通便利,但也在客观上造成我市消费外流。万达广场已顺利开业运营,从目前来看,市民消费主要集中在儿童娱乐、特色小吃等方面,在服装、珠宝等高端消费方面需加快培养。
(六)各县区发展差异较大
从1-2月限上零售额情况看,全市六个县(区) 发展较不平衡,城区、矿区、高新区、平定县和盂县实现正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24.0%、20.5%、10.6%和7.2%;而郊区则下降4.1%。增速最高的矿区和最低的郊区相差28.1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3 2023年1-2月分县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情况 | |||
单位:万元;% | |||
累计总量 | 增速 | 占全市比重 | |
全 市 | 120579 | 6.0 | 100 |
城 区 | 48319 | 3.8 | 40.1 |
矿 区 | 8136 | 24.0 | 6.7 |
郊区区域 | 44450 | 4.4 | 36.9 |
其中:郊 区 | 26676 | -4.1 | 22.1 |
高新区 | 17773 | 20.5 | 14.7 |
平定县 | 11031 | 10.6 | 9.2 |
盂 县 | 8643 | 7.2 | 7.2 |
四、几点建议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多渠道增收,要深入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减少因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居民失业,稳定就业规模,确保居民基本收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住房、低保等各项保障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完善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努力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三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正面宣传,打消广大消费者顾虑,积极鼓励正当合理消费,提高实体百货超市和住餐企业的客流量,为市场复苏、居民消费信心恢复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精准施策协同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继续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有序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不断提高汽车、家电、成品油等传统商品消费。优化消费券发放时机,完善消费券发放和使用规则,进一步扩大各项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使更多的企业、个体享受到实惠,充分保障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支持本地传统商贸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积极推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向品牌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扩大经营规模,为消费品市 场的稳定增长提供重要保证。
(三)有针对性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
把握阳泉一年四季消费的不同特点、习惯、季节元素,积极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季度性促消费活动。借势节庆促消费,依托五一、国庆、中秋、春节等传统节假消费旺季,挖掘阳泉特色风俗文化及文旅资源,提升消费规模和质量。支持各类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企业利用店庆、周年庆等重要时点开展优惠促销,促进全市消费市场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