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叠加而至的新挑战、新难题,全市上下克难奋进、主动作为,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树牢“项目是第一支撑”理念,坚持工作、资金、要素、服务跟着项目走,做深项目谋划,做实重点工程,做细项目推进,做精招商引资,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转型。虽受本土疫情突发反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基础设施投资走弱等不利影响,但总体仍呈现出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占比大幅提高、“四新产业”投资不断集聚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低于全国(5.1%)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9%)1.4个百分点,较增速最高的朔州市(9.2%)低4.7个百分点,较增速最低的太原市(0.2%)高4.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0位。

  图1  2022年全市、全省、全国投资累计增速变动情况

 

  (一)在库项目情况

  全市在库项目785个,有工作量的558个,占比71.1%,其中:投资项目705个,有工作量的508个,占比72.1%,完成投资增长6.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92.5%;房地产项目80个,有工作量的50个,占比62.5%,完成投资下降10.2%,占比7.5%。

  (二)产业分布情况

  1.三次产业“两增一降”。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1%,与去年持平;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4%,占比41.5%,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5%,占工业投资比重25.2%的技改投资下降10.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9%,占比55.4%,下降7.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9%。

  表1  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布情况

 

增速(%) 

占比(%) 

拉动点(%) 

第一产业 

5.6  

3.1  

0.2  

第二产业 

27.4  

41.5  

9.3  

工业 

27.5  

41.5  

9.4  

采矿业 

-19.3  

11.6  

-2.9  

制造业 

53.7  

13.4  

4.9  

电力、燃气、热力和水的供应业 

74.9  

16.5  

7.4  

第三产业 

-7.9  

55.4  

-5.0  

房地产开发投资 

-10.2  

7.5  

-0.9  

基础设施 

-14.9  

21.2  

-3.9  

  2.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产业投资增长25.5%,其中:农林牧渔业增长3.3%,采矿业下降19.3%,制造业增长5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9.2%,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224.3%,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9.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5.3%。

  (三)投资构成情况

  实体工程投资大力支撑。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长6.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6.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40.4%,占比14.6%;其他投资下降32.8%,占比8.8%。

  (四)经济类型投资情况

  国有投资稳定发力。全市国有经济控股投资增长9.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8.2%;非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降5.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1.8%,其中:民间投资下降5.0%,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0.7%,较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

  (五)大项目情况

  1-10亿元项目增长较快。全市亿元以上项目320个,有工作量的248个,完成投资增长4.4%,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6.8%,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8个,有工作量的40个,完成投资下降8.7%,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6.5%;1-10亿元项目272个,有工作量的208个,完成投资增长16.5%,占比50.3%。

  (六)项目类型划分情况

  新建项目比重提高。全市新建项目495个,占建设项目的70.2%,完成投资增长12.9%,占建设项目投资比重76.8%,较去年提高11.0个百分点;扩建项目34个,占建设项目数的4.8%,完成投资增长65.4%,占建设项目投资比重5.5%,提高2.3个百分点;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156个,占建设项目数的22.1%,完成投资下降15.6%,占建设项目投资比重14.3%,下降2.1个百分点。

  二、投资运行主要亮点

  (一)优势行业持续发力,产业投资“加速跑”

  今年以来,工业投资、批发和零售业等多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增长动力,成为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年,全市产业类投资同比增长25.5%,位列全省第一,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3.1%,较去年提高8.9个百分点,高于省定目标(44.7%)8.4个百分点,按超目标任务百分点排位,居全省之首。

  表2  2022年全市产业投资分行业情况

 

增速(%) 

占比(%) 

全市产业投资 

25.5 

100.0 

农、林、牧、渔业  

3.3 

5.9  

采矿业  

-19.3  

21.9  

制造业  

53.7  

25.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4.9  

31.0  

批发和零售业  

29.2 

9.1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224.3 

2.4  

住宿和餐饮业  

-29.0 

0.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3 

4.1  

  1.工业投资保持活跃,制造业主导地位凸显。全市工业投资在制造业的强力拉动、水电气暖供应业的后发优势带动下,全年保持高速增长,完成投资增长27.5%,增速全省排位第二,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的34.0%提升为41.5%,拉动全市投资9.4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06.0%。

  (1)制造业投资强力攀升。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速达53.7%,高于全市工业投资26.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的26.8%提高为32.3%,拉动全部投资4.9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分行业看,22个制造业行业中,12个行业投资实现正增长且11个行业高于工业投资增速,增长面达54.5%。其中,投资占比较高的非金属矿制品业(65.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6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4.8%)等主导产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带动了全市制造业投资的稳定高速运行。分类别看,能突出体现更新改造、转型升级成效的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5.9%,高于全市技改投资增速56.3个百分点。

  (2)水电气暖供应业持续升温。在盂县龙华口调水工程、郊区西上庄低热值煤发电、平定二期100MW风电扩建等大项目的带动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从年初的10.8%,到上半年的42.1%,直至全年的74.9%,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大项目有效带动,批发和零售业投资高位增长。在阳泉商贸物流港等大项目加速推进的带动下,全年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达29.2%,分别拉动全部投资、产业投资1.1、2.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投资实现零的突破,零售业投资增长24.4%。

  (二)新动能持续壮大,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1.四新产业快速增长。全市四新产业投资增长31.8%,超出全市投资增速27.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27.9%,较去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降12.0%外,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现代服务业3个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8.4%、75.0%和2.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0个百分点。

  表3  2022年全市“四新产业”投资完成情况

 

增速(%) 

占比(%) 

四新产业 

31.8  

27.9  

新能源产业 

118.4  

8.9  

新材料产业 

75.0  

4.7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2.0  

2.7  

新型现代服务业 

2.2  

11.6  

  2.高技术产业大幅回升。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5%,较上半年回升10.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较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0.9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19.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3%。

  3.新基建项目加速布局。全市围绕“四新”发展布局新基建项目,同时在“两转”基础上拓展新局面,5G建设、车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快推进。全年在建新基建项目26个,完成投资增长5.6%,增速快于全市投资1.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2%。高新区山西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储能项目等工程的开工入统为新基建投资带来新动力。

  4.绿色低碳产业引领增长。全市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长148.4%,比火力发电投资及全部电力生产投资增速分别快133.3和108.6个百分点,占全市电力生产投资的比重达43.6%,较去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在平定二期100MW风电扩建和张庄镇3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盂县西烟镇风电场二期100MW等项目的加快推进下,全市风力发电投资增长94.4%,占新能源发电投资近8成。

      (三)惠民投资亮点突出,居民生活步入“幸福路”

  1.社会领域强补短板

  今年以来,平定县文化中心、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校新校区等项目加速推进,社会领域投资保持成倍增长,增速达99.7%,远高于全市投资增速,分别拉动三产投资及全部投资4.4、2.8个百分点,其中:卫生类投资增长250.5%,文化类投资增长70.8%,教育类投资下降18.6%。

  2.大项目助提生活质量

  (1)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项目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工程、国道338盂县境内闫家庄至梁家寨段公路改线工程、国道239盂县境内夫城口至肖家汇段公路改线工程加速推进,预期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新活力。

  (2)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超过5%,冠山书院小镇项目、娘子关全域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盂县仙云峰景区旅游康养建设项目等大项目的建设,为全市人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三、存在问题

  从全市运行情况看,基础设施、房地产业等重点领域负增长态势未见明显改善,加之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开发区引领作用偏弱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制约了全市全年投资的增长。

  (一)重点行业持续走低,第三产业投资出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在-15.5%至-1.7%区间徘徊,全年,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9%。

  1.基础设施投资活力不足

  在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工程收尾,G239河底至荫营段改线等项目建设不达进度的影响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季度短暂转正后一直维持在负增长区间,全年投资同比下降14.9%,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回落20.4个、6.3个、5.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1.2%,同比减少4.8个百分点,负拉动全市投资、第三产业投资3.9个、6.1个百分点。

  2.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

  2022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持续,同时疫情反复冲击,房地产投资增速从年初的最高点21.8%一路下行至1-5月的-15.1%,之后一直持续负增长。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2%,分别下拉全市投资、第三产业投资0.9、1.4个百分点。从商品房销售看,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7%。从到位资金看,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3.1%,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项目的稳步推进。

  (二)房地产业负向拉动,民间投资大幅回落

  全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0%,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9.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9.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投资下降26.4%,回落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长33.5%,回落89.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下降19.7%,回升1.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民间投资下降24.6%,回落2.0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民间投资7.9个百分点。

  (三)开发区投资贡献偏弱,引领作用仍需加强

  受疫情突发的不利影响,年末,我市3个省级开发区投资力度明显减弱。全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8%,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7个百分点。分区域看,除平定开发区增速与全市持平外,阳泉和盂县两个开发区投资增速分别低于全市1.9和3.9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9%,占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15.6%,较去年减少3.4个百分点,负拉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5.7个百分点。

  表4  2022年全市省级开发区投资完成情况

 

开发区 

合计(%) 

阳泉 

开发区(%) 

平定 

开发区(%) 

盂县 

开发区(%) 

固定资产投资 

2.8  

2.6  

4.5  

0.6  

其中:工业投资 

58.3  

107.9  

21.5  

64.2  

基础设施投资 

-29.9  

-27.4  

-30.9  

-43.4  

      (四)一产投资缺乏增长后劲,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一产中,占比高达84.7%的农业投资增长35.3%,但受林业(-87.5%)、畜牧业(-51.0%)大幅下降的不利影响,一产投资增长5.6%,为全年最低水平;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1%,拉动全市投资0.2个百分点。分县区看,城区增长117.4%,占比8.8%;矿区增长76.5%,占比1.2%;郊区下降28.9%,占比18.5%;高新区下降76.0%,占比1.4%;平定增长7.2%,占比25.3%;盂县增长29.4%,占比44.8%。

  四、对策与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全市投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着力提振信心,在项目推进、服务保障等各方面靠前发力,布好局、谋新篇。

  一要提早布局,促开工保项目接续。提前梳理2023年投资支撑项目情况,明确项目开工时间,及时解决难点堵点,推进储备项目及早开工。针对2022年行业投资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如:房地产项目方面,尽量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进项目拿地后尽早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基础设施领域要加大各级道路、城市运行保障、水务、绿化等投资力度,扭转基础设施投资负增长局面。

  二要强化协作,抓重点提项目进度。各级、各部门精准施策,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尤其加大亿元以上项目招商力度,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产业链项目,扩大项目储备规模。另外,要做好重点项目跟踪协调和服务保障,积极主动对接项目投资主体,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施工条件,促进在建重点项目顺畅建设。

  三要提质监测,压责任稳投资运行。要压实监测责任,敦促各部门密切关注项目入库、施工进度等信息,加强实时监测,从项目推进、新开工项目入统、投资进度等方面加强督查通报,精准把握好投资走势,及时发现运行中暴露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全市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信息保障。